距离展会开展还剩:

0
0
0
0

进一步健全医改领导推进机制!一省介绍深化医改工作进展

发布时间:2023-12-04

返回列表

 

12月1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联昌,延安市副市长严晓慧,安康市副市长王廷栋出席,介绍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联昌先生,延安市副市长严晓慧女士,安康市副市长王廷栋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杨联昌副主任作介绍。

杨联昌: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化医改工作安排,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协调联动、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进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今年医改工作情况:

一、进一步健全医改领导推进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由省长任省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高位推动医改工作。各级医改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一位政府领导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上下联动推进的局面进一步巩固。二是强化统筹推动。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同发力,通过调研督导、召开现场会、巡回指导等多种方式,推动重点任务落实。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签署医保医疗协同治理机制协议,定期会商,研究解决医保、医疗、医药协同治理重点事项。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医教协同创新,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加大政府投入。2023年1-10月,共下达中央及省级医改领域专项资金227.77亿元,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方面,全力保障医改工作顺利推进。安排省级专项资金3.07亿元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延安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铜川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和12个县域次中心建设项目。

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一是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西安交大一附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清单,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完成内分泌代谢病、重症医学、血液病3个专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申报。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稳步实施。二是推动医疗集团和医共体建设。延安、宝鸡、铜川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市、区)由49个增加到83个,按县域经济发展口径统计,实现全覆盖。遴选11个县启动实施医共体科室共建项目,丰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内涵。推进“千县工程”组团式帮扶与医共体建设衔接,54个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等三大中心功能向镇卫生院延伸,为急诊急救患者争取更多有效时间。三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全省62.46%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卫生健康委《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发挥苏陕协作、对口支援和“组团式”帮扶机制作用,省内46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05家县级医院,江苏66家三级医院帮扶56个脱贫县县级医院。11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院累计新建临床科室19个,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73项。四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市项目落地铜川市。9个单位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医药领域的重大工程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4.5亿元。实施医院中医药特色康复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6个。建成10个省级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533个院内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实行乙类药品管理。五是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培育行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全省高校医学类专业布点244个。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医学本科生1536人,新招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3236人(含全科专业325人、转岗培训全科医师839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201人),培训镇卫生院骨干医生430人、乡村医生2331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占比提高到36.2%。各地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下沉,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持续推进。

三、加快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一是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全省107个县(市、区)中,59个已经落实“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和“两个允许”政策,占到55%。启动卫生系列职称自主评审试点,授予西安市中医医院、咸阳市中心医院部分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权。探索推行院长聘任制、年薪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监督约束机制。4个市的8所市级医院和7个县(市、区)20所县级公立医院实行院长年薪制。二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延安市入选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10个单项方案启动实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组织54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擂台赛,评选样板医院、优秀医院各10家。三是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新增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129项,其中新增40项、修订83项、废止6项。同步新增修订材料库2类,共涉及24个编码所属材料。选择宝鸡市开展省级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目前,宝鸡市政府已印发《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进入实质试点阶段。

四、推动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一是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普通门诊统筹平稳落地。全省开通门诊统筹定点医药机构1.5万家,累计结算2350.32万人次,结算总金额44.19亿元。医保电子凭证激活总人数达3126.91万人,激活率84.59%。三级医疗机构医保电子凭证接入率100%,二级医疗机构接入率99%,定点零售药店接入率97%。调整确定医疗救助定额资助标准,各级财政补助之和不低于当年国家公布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的50%,高于50%的市(区)不得降低现行资助标准,安排省级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73亿元。二是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全省12个市(区)全部出台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方案,5个市实行DRG付费,7个市实行DIP付费,已实际付费统筹区按DRG/DIP付费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59%,按DRG/DIP付费病例数占比92.2%,按DRG/DIP付费的医保基金占比65.6%。三是推进药品供应领域改革。落实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达512个,实现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药品3大领域全覆盖;开展医用耗材集采17大类,中选品种均价降幅超过50%,累计节约采购资金52.85亿元。下达重点产业链发展专项资金6008万元,支持医药器具产业链34个项目和产品。出台《陕西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开展执业药师远程审方服务工作指导意见》《药品零售企业新开办标准》,支持规范药品领域新业态发展。

随着医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有了新期盼、新要求。下一步,全省医改工作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强化“一个中心”,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用好“一个抓手”,即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突出“一个重点”,即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为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谱写高质量发展陕西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谢谢大家!

李惠:下面,请严晓慧副市长作介绍。

严晓慧: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延安卫生健康事业特别是深化医改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延安是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祥地。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示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双组长”,组建八个项目推进小组和项目指导专家组,实行周报告、月调度,形成省市联动、市县同步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聚焦“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医院建设、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三大目标,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打造样板,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医改不断取得新进展,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一、全面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一是打造医疗服务高地。积极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吴起、子长、洛川3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其余县区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打造一批区域医疗服务高地,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二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深化与中国医科大学、北医三院、北大六院等知名院校合作,建设骨科、麻醉、神内、心内等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以及肿瘤、妇产、呼吸、消化等13个省级重点专科,积极推广应用早癌筛查、辅助生殖、精神疾病诊疗等新技术,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疑难病转诊能力,带动提升全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加快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三大城市医疗集团和31个县域医共体向紧密型转型发展,实现大病重病不出市、一般病不出县区、头疼脑热在乡村里解决的目标,逐步构建分级诊疗格局。

二、协同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

一是推进三医协同治理。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技术价值。严格落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结余资金返还机制,加快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落实117个按病种付费和3个精神类、17个康复类病种按床日付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范围,切实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二是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率先启动市级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落实绩效奖惩兑现,全面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保障、二类管理”目标。三是持续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管理等制度,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推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党政分设,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三、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一是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全面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建设,以信息互联互通为基础、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突破口,按照市级顶层设计,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推行“云部署”的思路,推动全市智慧医院实现“一个平台、一套系统、一项标准和一张专网”。二是扩大智慧场景应用。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门诊预约挂号、诊间支付、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服务流程,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远程医疗和流动医院建设,把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三是探索建立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新机制。深入推进健康延安8大健康细胞建设和18项专项行动,持续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建立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慢性病筛查管理,全面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卫生健康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卫健委、省财政厅的精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抓紧抓实示范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如期建成,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探索延安经验、提供延安样板、贡献延安智慧。

谢谢大家!

李惠:下面,请王廷栋副市长作介绍。

王廷栋:各位媒体朋友,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很荣幸参加这次会议,介绍安康医改情况。今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特别是总书记来安康视察时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将深化医改作为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幸福安康建设的重要支撑,以“大健康”理念为引领,围绕医疗资源更均衡、服务体系更优化、三医联动更协同、看病就医更便捷,系统推进综合医改,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实在在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今年,我市深化医改受到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通报激励,汉阴医共体建设“1522”模式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广泛推广,上个月,全省健康陕西暨医改工作现场会在安康召开。我从三个方面介绍我们的做法。

一、强化“五个支撑”,夯实深化医改工作基础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支撑。制定《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修订医院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两个议事规则”,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党委书记、院长分设。创新推动“将支部建在科室上”,市级医院基层党支部从58个增加到101个,创建了一批特色党建品牌。采取“双骨干、双培养”模式,让党员专家成为医院发展的先锋队。通过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特别是作风建设年、清廉医院建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活动等举措,努力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二是强化政府财政支撑。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的医疗卫生经费保障机制,2022年全市财政卫生健康支出42.97亿元,同比增长10.46%;财政补助占公立医院总支出比重的17.86%,同比提升2.69%。2020年以来,全市实施卫生健康项目58个、投资40.7亿元。

三是强化基础硬件支撑。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高质量建设市中心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市中医医院中医传承创新项目,安康市高新医院(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分院)上个月建成投用,5个县级医院完成迁建和改扩建,今年新启动10个县级医疗机构改扩建项目。市、县公立医院综合水平全面提升,50%的二级综合医院考核排名居全省前35位。

四是强化学科能力支撑。出台《安康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举措,加快补齐专业专科短板,今年新增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实现急诊急救“三大中心”县域全覆盖,6个县级医院列入国家“千县工程”能力提升。坚持中西医并重,启动6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国医馆,74.9%的村卫生室能用中西两法防病治病。

五是强化帮扶合作支撑。落实中央“组团式”帮扶措施,强化与省内外高水平医院的合作帮扶,省内省际三级公立医院对10县区的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实现“双重”覆盖,建立专科联盟30个、指导新建专科科室9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80项。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浙江邵逸夫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等省内外优质医院签订多项深化合作协议,优势互补、携手共谋高质量发展。

二、抓实“三项改革”,优化卫生健康体制机制

一是深入推进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党政组织推动,多部门联动协作,理清责任权限,切实履行办医职责。市、县两级调整完善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医改议事协调机构,2022年以来,市医改领导小组先后6次研究落实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加大投入、绩效考核、医保支付等重点改革工作,县级同步抓好落实,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化。

二是深入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4家市级公立医院用人总量调整为8250个,较2016年增加2850个,在编和非在编人员同等对待、同工同酬。在总量内赋予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市、县公立医院三年累计自主招聘医疗卫生人才1673人,其中硕士以上156人。市级和5个县区实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绩效分配向骨干和一线人员倾斜,医院职工年均收入较2019年增长1.6万元。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职工年均收入较2019年增长1.4万元。

三是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落实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超450种、医用耗材12类,每年减少药品耗材采购费用过亿元。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2017年以来3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4000多项。试点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启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7个,在2个县建立了医保基金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医保基金使用日益高效,医疗机构服务更加规范,患者就医负担得到减轻。

三、突出“三个持续”,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10个县市区组建并运营医共体17个,覆盖21家县级医院和133个镇卫生院,通过县级医院管理基层、利益机制联结上下、服务质量整体提升等举措,逐步让重点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能在基层“防得到、治得好、管得住”。目前,在学习三明经验和推广汉阴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围绕聚力建设幸福安康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按照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人财物统筹的思路,研究制定深入推进县域城乡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试点方案,全力打造紧密型医共体升级版。

二是持续优化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加强169个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71个镇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13个达到推荐标准,17个镇卫生院列入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全市行政村(社区)卫生室全部实现标准化,其中公房化率达到71%,今年出台了村卫生室公房化实施方案,2025年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实力”不断提升,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排名全省第二。

三是持续丰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健全完善远程医疗协作网,联通235家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提供服务24万余次。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织1907个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确保81.2万名乡村振兴监测对象、2.83万名大病患者医疗有保障。“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平台线上签约174.7万人。加强一老一小等人群健康管理,全市新生儿死亡率降到2.13‰,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6.66/10万,人均预期寿命达78.44岁。

各位媒体朋友们,健康是发展的基础,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信心和决心,扎实推动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让更多医改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为健康陕西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撑和保障!

谢谢大家!

李惠: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中国新闻社:刚才杨主任在介绍时提到“卫生健康人才培育行动”,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杨联昌:感谢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干事创业人才是第一位。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人才是第一要素。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全省卫生健康人才现状,紧盯建设西部卫生健康人才高地、推动学科建设发展、补齐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等现实需求,省卫健委整合现有人才项目,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培育行动”。

“卫生健康人才培育行动”共设立3个计划:一是以高精尖人才为头雁领航,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计划。总的目标是,“十四五”时期计划培育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医疗卫生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200人(个)。截至目前,已培育领军人才25人,其中省级人才计划14人,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青年人才35人,其中省级人才计划5人,省青年科技新星30人;创新团队35个,其中“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3个,省卫生健康科研创新平台和团队20个。二是以中青年人才为源头活水,深入实施骨干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总的目标是,“十四五”时期计划培养学科带头人1000人、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实用紧缺人才3500人,培训乡村医生不少于3.5万人。截至目前,通过挂职交流和访学研修培养学科带头人455人;通过线上线下、脱产或在职等多种方式培训全科医生、儿科医师、精神科、重症医学、老年医学、职业病防治等专业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实用紧缺人才7433人;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优质服务基层行”培训镇村卫生人员20余万人次。三是以基层卫生人才引进为基础支撑,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招聘计划。总的目标是,“十四五”时期为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招聘10000名医学类毕业生。截至目前,通过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毕业生计划招聘437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0%以上;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培训985人;通过“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培养47人;通过市县自主开展的为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医学类毕业生计划招聘1245人,合计6655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好卫生健康人才培育行动,加快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力度,加快推动学科带头人访学研修工作。争取“十四五”末3个计划全部超额完成目标。

中国报道:请问,延安市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方面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做法?下一步延安市将如何做好试点相关工作?

严晓慧:非常感谢您对延安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这个问题。

延安市从2013年以来先后组建了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延安市人民医院和延安市中医医院为总院的三大医疗集团。回顾总结近10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支持是前提。延安医疗集团的组建运行,离不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以及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位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安排、亲自推进,使三大医疗集团顺利组建和运行。二是始终坚持医疗集团公益性质是核心。组建医疗集团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延安市坚持“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惠及老百姓、保障可持续”目标,夯实各级政府和医院责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持续推动医疗集团改革创新是关键。组建医疗集团优化了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了医疗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了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四是建立建全医疗集团体制机制是保障。我们按照一体化管理思路,建立健全投入保障、监管运行、利益分配等体制机制,切实保证各方利益,充分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了医疗集团的规范运行和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落实《延安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统筹辖区医疗卫生资源,优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布局,构建以市级医院带动区级医院、区级医院带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推行人员、医疗、运营、信息等一体化管理,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谢谢,这个问题我就介绍到这里。

陕西日报:安康市采取了哪些措施优化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环境?

王廷栋:感谢您的提问。这是关系看病就医最直接的问题,大家都有体验,看病就医用时长、排队久是患者的烦心事。安康市结合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三个年”活动,在全市卫健系统深入实施“一活动两计划”(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改善患者在看病就医过程中的体验。优化群众就医环境,改善全过程的就医感受和服务体验。有几项目措施:一是推进预约诊疗,让挂号不排队。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已经在“陕西省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和“智慧安康信息平台”(i安康APP)等多个网络信息平台开通预约诊疗服务,群众可以通过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网站、电话等多种渠道提前预约就医时间,预约时间缩短到10—20分钟,可以精准就医看病,省去了挂号排队时间。二是运用信息技术,看病过程少排队。市级4家公立医院和大部分县级医院已经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网上选择医院和医生、网上排队、线上支付、线上查询检验报告、打印等所有就诊服务,减少在候诊、检查、缴费、取药等就医过程中反复排队的麻烦。三是推动名医下沉,让患者看病少跑路。扎实推进紧密型城乡医共体建设,通过名医专家下沉、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举措,为患者提供方便就近的优质就医条件。四是加强医院精细管理,缩短等候时间。组织接诊量大的市县级医院特别是科室,实行弹性排班和动态调整机制,在患者多的科室和高峰时段,通过增加挂号、缴费、取药、检查等服务窗口,增加诊室和医生数量等措施,完成诊疗服务,尽可能减少大家就医看病等候时间。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就介绍这些。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请问,安康市在保障基层群众就近找到大医院专家看病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王廷栋:安康作为山区城市,地域面较大,我们结合实际,紧紧围绕群众看病就医实际需求,创新服务举措和服务方式,制定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便民惠民措施,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近享受大医院名医专家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一是多举措推动名医专家下沉。通过全面推广汉阴医共体模式、推进人财物资源统筹、名医下沉、建立专家基层工作站、双向转诊等举措,打造城乡紧密型医共体,从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遴选一批具有中高级职称、医德好医术高、群众信赖的临床专家,成立专家基层工作站或名医团队,定期进驻医疗集团成员单位或县域医共体的县、镇医院,开展坐诊、会诊、查房、临床教学、技术培训等服务,把名医专家医疗服务送到基层、送到一线,让群众就近在家门口得到好的诊疗。群众看病就医为什么找大医院和名医?因为他们更多担心首诊质量,我们就是确保首诊质量得到及时提高,让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服务。二是门诊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组织协调全市二、三级医院每日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优先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或家庭签约医生普遍与辖区二级医院、市级三级医院建立门诊预约转诊、检查、住院等沟通协调机制,为辖区居民就近提供及时、优质的专科门诊治疗、检查和住院预约等服务。三是全面推广远程医疗服务。我市远程医疗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了大量的工作,完善“安康市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和“安康市心医国际远程医疗平台”,扩充医学影像、心电、检验、病理等远程诊断平台,在基层一线设施设备到位的情况下,在一线做检查,名医专家在市县医院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市、县、镇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接入远程会诊平台,与省内外名医联动,确保检查结果准确。鼓励有条件的村卫生室积极接入,实现全市远程医疗的提质扩面,通过远程平台把名医、专家“送”到患者家门口,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质量、有水平的诊疗服务。

谢谢。

国际在线:请问,在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陕西省都做了哪些工作?

杨联昌: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实施健康陕西建设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合理有序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路径。今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6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制定《2023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4个文件,强化政策指导。二是扩大建设范围。2023年,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县(市、区)由49个扩大到83个,建设紧密型医共体158个,医共体建设工作由试点探索转向全面推进。三是丰富建设内涵。2023年,遴选11个县(区)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县镇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共同建设项目,通过共同开展科室建设、开展诊疗业务,有效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医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四是开展年度监测。按照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年度监测工作安排,对32个医共体建设县开展线上监测,58个医共体建设县开展线下监测,做好监测结果应用。五是加强培训督导。邀请省内外专家对市县卫生健康部门、医共体成员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组建陕西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巡回督导指导组,赴全省各地开展巡回督导指导工作。六是推广典型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汉阴县等经验。渭南市澄城县“行走的医院”助推紧密县域医共体建设入选国家《2023年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围绕完善组织领导体系、稳步落实“八统一”管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提升总院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强化信息化支撑等方面,巩固完善我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李惠: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Baidu
map